(文章来源:城市通卡)
如果三年前有人问说「能不能把手机当作公司门禁卡」,肯定会被泼不少冷水。但时至今日,在科技不断进步,过往看似不合理的人类需求,有了重新被重视的机会。当今的智慧型手机,不仅可以下载多样化App,化身显微镜、直播摄影机、数位笔记工具、计帐本,还可以当随身听、随身电视、个人健身教练……,如果还想发梦,让手机变身出入公司的门禁卡及网路通行证的话,相信也不是难事!
过往门禁卡使用的都是RFID技术,它属于短距离射频识别技术;而目前有越来越多手机搭载的NFC(Near Field Communication)功能,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,是由RFID演变而来。由于搭载在手机上的NFC功能,使用时需直接拿手机贴近感应NFC Tag,其实这动作很类似于透过门禁卡感应门禁主机,因此取代门禁卡也成为十分合理的发展方向。正因为NFC的感应功能,有着似乎能代表使用者的特性,因此安全性也连带成为受关注的议题;通常搭载在手机中的时候,因为需要提升安全性,会加入安全晶片(SE)作为解决方案的选项之一。
当然,手机平常的使用场景,除了线下的门禁卡感应应用之外,更多的是线上(online)的应用情景,因此,手机能否在上网时提供足够的安全性,也是相当重要的议题。在智慧型手机占据日常生活越来越多时间,也几乎成为现代人上网门户的时刻,搭配了安全晶片的手机,将能带给使用者更为实质的信心。手机得利于搭载安全晶片的设计,不仅可如一般手机,透过安全性受认证的App,提供一定的保护,还能额外添加上一层硬体架构上的保护。例如苹果在iPhone 5S中首度採用的Touch ID,就是将指纹资料保护在A7晶片的Secure Enclave区块当中,此外指纹资料会进行加密并用一组只有 Secure Enclave 才能存取的金钥加以保护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Google日前在Google I/O 2015将指纹辨识以及Android Pay功能纳入在Android M作业系统裡,再加上Apple阵营也早在2014年10月份推行Apple Pay的带动下,行动支付浪潮俨然已势不可档。正为牵涉到行动支付的领域,使用者的敏感神经将会紧盯手机安全性,因此指纹辨识功能逐渐被推升为智慧型手机标配【除此之外,目前市面上采用生物辨识的手机,还有使用虹膜辨识、眼球(辨识眼白静脉)辨识的方案,显示生物辨识取代密码辨识的时代即将到来,然而指纹辨识是当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】。但其安全保障仅在手机本身的安全性认证,而网路的身份安全性认证,就有赖安全晶片。
在智慧型手机势必在未来成为支付工具,且能在线上、线下发挥身分认证特性的情况,实现「见机如见人」的愿景时,能协助手机商快速建置手机支付、安全认证的方案,将会更受青睐。